跳到主要內容區
柏傳媒|The BO Media

「天人相應」中醫狂推這份作息表!想不養生都難 每天3個時段最關鍵

發布日期 : 2025-04-30

圖片由AI生成。

現代人常熬夜、久坐、三餐不定,導致身體慢性失調。中醫師指出,比起進補、吃藥,調整作息才是根本,只要把握三個關鍵時段,不靠藥也能讓身體自動「調氣補虛」。尤其是晚睡、懶得動、邊吃邊滑手機這三件事,中醫師直言:「長期做,氣血必亂!」
 


🌅早上7~9點|早餐+排便,脾胃啟動的黃金期

根據中醫「子午流注」理論,上午7點到9點對應的是胃經運行的時間,這段時間吃早餐最能讓脾胃吸收營養、促進代謝。
👉 中醫建議

  • 起床後半小時內進食

  • 選擇溫熱、易消化的食物(如:地瓜粥、煮蛋、少油小菜)

  • 不建議邊吃邊滑手機,易影響胃氣升清
     


🌞下午3~5點|腎氣最弱,少喝咖啡多動一動

很多人這時間會疲倦想喝提神飲料,但中醫認為,腎經當令時應「收斂神氣」,太多刺激反而會讓腎氣更虛。
👉 養生建議

  • 可以站起來走動3~5分鐘,舒展筋骨

  • 喝溫開水取代咖啡,避免腎負擔

  • 此時做短暫冥想或閉目休息,也能養腎安神
     


🌙晚上9~11點|氣血歸肝,別再滑手機熬夜了!

「肝藏血」,晚上9點後是氣血開始回肝臟修復的時段,若這時間還在追劇、滑手機,大腦興奮會影響肝臟排毒與自我修復
👉 最佳作息

  • 9點開始放鬆,燈光調暗、遠離藍光

  • 10點上床、10點半前入睡

  • 若有入睡困難,可泡腳10分鐘促進循環
     


🧘‍♀️久坐不動=百病之源!中醫提醒每天至少活動3次

「氣行則血行」,氣血運行不暢就容易生病。中醫師強調,不一定要劇烈運動,但一定要避免久坐超過1小時不動
建議每日安排3次以上簡單活動,如:

  • 早起甩手5分鐘

  • 午後伸展肩頸

  • 晚上散步10~20分鐘


✅專家提醒:作息穩定比吃補更重要

中醫強調「天人相應」,作息和自然同步、飲食有節、動靜平衡,比吃再多補品都來得有效。只要每天養成幾個關鍵好習慣,體質與精神都會悄悄變好。

最新快訊
最新新聞

最新新聞

更多新聞

更多新聞
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