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柏傳媒|The BO Media

鄭瑛茹老師專欄-量子糾纏與健康

發布日期 : 2025-04-17

(示意圖/unsplash)

健康,其實比我們想像的簡單。當我們真正認識「愛」與「量子糾纏」的力量,就能從源頭轉化疾病,走向身心靈的整合與平衡。

愛,是療癒的核心

愛,是一切問題的答案。
每一個細胞都渴望被愛滋養,甚至癌細胞最害怕的,也是愛的能量。

愛不是情緒,而是一種無條件、純粹、沒有任何界定、無界限的存在;是來自生命源頭的覺識狀態。當我們活在愛中,細胞被支持,免疫系統提升,療癒就自然而然發生。

愛是最高振動頻率的能量場,也是量子層級中最強大的療癒力。

它不是來自外界,而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質。愛,是我們內在那份清明、覺知、不求回報的存在狀態,是我們心靈的真正故鄉。

量子糾纏與宇宙共振

量子糾纏,是現代物理學中的一項突破性發現,揭示了宇宙中所有存在之間的緊密聯繫。

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三位研究量子糾纏的科學家,證實了:即使在極遠距離之下,粒子之間仍可彼此互動,瞬間影響彼此的狀態。

這樣的現象,也讓我們開始思考:人與人之間、心念與物質之間、意識與身體之間,是否也存在著類似的「量子關聯」?
愛因斯坦曾說:「上帝不擲骰子。」他相信宇宙的運作有其深層秩序的自然律與智慧。

特斯拉也曾言:「如果你想了解宇宙,想它是能量、頻率與振動。」這些觀點都提醒我們:一切萬象皆由能量組成,而能量,是可被意識調頻與共振的。

人體:由意識與能量編織的生命網絡

人體由約37兆個細胞組成,而細胞由分子構成,分子又由原子、次原子粒子、夸克等微觀粒子組成。

這些構成生命的基本單位,從量子層級來看,無不是一場場振動的舞蹈。當我們轉變意識,這些振動便隨之改變。

在量子醫學觀點中,有些人區分細胞為「分子細胞」與「量子細胞」,用以象徵物質層面與能量層面的不同運作機制。

前者依賴粒線體產生生理能量;而後者則象徵來自更微細、純粹的「微能量」──這是一種源自意識與覺察的能量形式。

意識即是微能量。當我們改變念頭與信念,能量場也隨之轉變。身體的健康,反映了我們的意識狀態;而疾病,往往是意識與能量失衡的結果。

意識的能量階層:決定我們的生命頻率

心理學家大衛霍金斯博士提出「意識能量層級圖表」,將人類意識劃分為17個等級,從低頻的羞恥(20)、罪惡感、恐懼、憤怒、驕傲,到高頻的愛(500)、喜悅(540)、寧靜(600)、乃至開悟(700–1000)。當一個人意識頻率高於200,便進入正能量範圍,生命開始提升;而低於200,則是能量耗損與疾病產生的區域。

每一個念頭都是一股能量,每一種信念都創造著我們的現實。

DNA不只是生理的遺傳指令,也反映出我們信念模式的運作。當我們改變語言、信念與情緒頻率,就在悄悄地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。

意識三層次:從反應到覺察

理解意識的運作,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:

  1. 身體意識:多為反應式的情緒與記憶,如恐懼、焦慮、憤怒、渴求、控制與被控制等,是需要清理與釋放的部分。
  2. 智性意識:包含邏輯思考、判斷、記憶、想像,是我們日常頭腦運作的主體,卻常被教條式的框架與條件化的思維侷限。
  3. 靈性意識:是純粹的覺察,沒有評價,只是直覺與觀照。它是通往平靜、智慧與真我覺醒的門徑。

而當我們進入更高層次的「開悟意識」,就不再被頭腦所局限,意識如光般流動,與宇宙合一。這是一種「只是是」的狀態,超越了是與不是、好與壞、成與敗的二元對立。

回歸本然,活出真正的健康

真正的健康,是與自己和諧、與宇宙共振。當我們認識到自己原本就具足愛與光,認識到意識的力量遠超過表面所見,便能從根本轉化身體與生命狀態。

  1. 認識內在本質:我們的本然覺識是清明、平靜、無條件的愛。這份能量是身心的營養、靈魂的糧食。
  2. 轉化意識頻率:從身體與情緒層層釋放舊有信念,提升至更高頻的愛與喜悅,便能讓生命輕盈流動。
  3. 與宇宙共振:當你改變了內在振動頻率,整個宇宙也會隨之改變你的現實投射。外在世界,是你內在狀態的鏡像。

結語:愛,是你真正的療癒師

在物質層面,我們的身體最終會面對老化與死亡。但在更深層次,那由「愛與意識」組成的量子微能量體,仍會持續存在——或以靈魂、或以星光體、或以精神體的形式延續。

若我們在肉身尚存時,便能了解或進入這樣的覺知狀態,那麼我們將不再害怕病痛與終結,因為我們已與源頭合一,知道自己本來無生,也無滅。

健康,不只是治癒病痛,而是活出完整、自由、光明的自己。而這份健康的種子,就藏在你的意識深處——它的名字叫做「愛」。

表單的底部

最新快訊

最新新聞

更多新聞

更多新聞
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