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柏傳媒|The BO Media

50歲男子大腸長滿息肉,轉吃魚類後神奇逆轉!醫師揭飲食關鍵

發布日期 : 2024-10-05

圖片取自Pixabay。

大腸癌的威脅不容小覷!一名50歲的男子因糞便潛血問題接受大腸鏡檢查,結果發現竟有超過20顆息肉,其中一顆更被診斷為「第零期大腸癌」。男子驚慌之餘,立即戒除菸、酒、檳榔等不良習慣,卻發現息肉仍不斷復發,甚至在第二次檢查時又冒出10多顆,讓他十分困惑。經腸胃科醫師指導調整飲食,半年後的追蹤結果顯示息肉數量大幅減少,甚至完全消失。醫師證實,改變飲食結構對於息肉的抑制確實有效

 

大腸鏡驚見20顆息肉,戒掉壞習慣仍無效

根據腸胃科醫師楊子緯的分析,這名男子在首次就診時,因糞便潛血陽性,接受大腸鏡檢查。檢查結果令人大吃一驚,男子的大腸內竟發現超過20顆息肉,其中一顆甚至是「第零期大腸癌」。醫師耗費了1個多小時才將所有息肉切除。然而,半年後的第二次追蹤檢查,息肉又再次長出,數量達10多顆。

男子當時非常重視健康問題,為了避免息肉再度復發,他果斷戒除了菸、酒與檳榔等壞習慣,卻依然無法阻止息肉的成長。這讓他對自身狀況產生極大困惑,不明白為何已經放棄不良習慣,仍然無法遏止病情惡化。

 

醫師建議改吃魚,息肉數量奇蹟式下降

經過多次檢查後,腸胃科醫師楊子緯給出了飲食上的重要建議:大幅增加蔬菜攝取量,並將肉類完全改為魚類。男子在聽從建議後積極調整飲食習慣,結果出現了令人驚訝的改善。在第四次追蹤時,男子的大腸內息肉數量明顯減少,僅剩下5顆;而第五次檢查時,息肉已經完全消失,令人驚訝。

楊醫師解釋道,根據一項橫跨15年的研究,涵蓋歐洲10個國家的52萬名參與者數據,發現每週攝取2至3份魚肉的人,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降低了12%。研究指出,魚類中的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、維生素D、B12及硒等營養成分,可能是幫助降低風險的關鍵。除此之外,每週攝取100至200克的魚類,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能降低7%。

 

防治大腸癌:調整飲食與運動不可或缺

國民健康署也一再提醒,大腸癌的高危險因子包括肥胖、高脂肪食物、紅肉、低纖維飲食,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和喝酒。因此,改善飲食與保持適度運動是防治大腸癌的重要策略。具體來說,「多蔬果、多運動、少紅肉」這三個原則尤為關鍵。

  1. 多攝取蔬果:每日應攝取3份蔬菜與2份水果,蔬菜1份約等於半碗煮熟的份量,水果則相當於拳頭大小。
  2. 保持規律運動:研究顯示,肥胖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至2倍,因此適度運動能有效降低風險。
  3. 少吃紅肉:統計指出,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紅肉(如豬肉、牛肉、羊肉)會增加17%罹患大腸癌的風險。

透過調整飲食結構、增加魚類的攝取,加上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,不僅有助於降低大腸癌風險,還能促進整體健康

最新新聞

更多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