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烏龜日提醒飼主:「懂牠再養牠」 蘇卡達象龜三峽街頭遊蕩引關注

蘇卡達象龜體型龐大,民眾飼養前應先評估自身能力。
每年5月23日為「世界烏龜日」,今年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藉此日呼籲民眾:「飼養寵物前,請先了解牠的習性與需求」,強調「懂牠再養牠」的重要性。日前,動保處接獲民眾通報,在三峽區介壽路二段發現一隻遊蕩中的蘇卡達象龜,動保人員迅速前往現場,將牠帶回安置並協尋飼主,再次凸顯陸龜逸失問題不容忽視。
🌍 世界烏龜日由來 提升人類對烏龜保育的關注
「世界烏龜日」(World Turtle Day)由美國龜類保護組織(American Tortoise Rescue)於2000年發起,定於每年5月23日,旨在提高大眾對於烏龜與陸龜保育的意識,鼓勵保護牠們的棲息地與生存權益。全球各地保育團體、學校及動物園也會在這一天舉辦相關教育與公益活動,推動生態保護與正確飼養觀念。
🐢 陸龜可愛卻難養 大型種類需大量空間
根據新北市動保處統計,2023年接獲110件烏龜通報案件,其中有9件為寵物龜逸失。陸龜因外型可愛、性情溫和,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寵物選擇。然而動保處提醒,陸龜壽命長、成長速度快,大型品種如蘇卡達象龜成年後體型可達數十公斤,飼主需提供足夠活動空間並做好防逃設施,避免因力氣大而突破圍欄「逃家」。
🌞 曬太陽也要看時機 飼主應隨時監控狀態
陸龜需透過日曬或UVB燈補充維生素D3,協助鈣質吸收,若缺乏容易導致骨骼發育不良。但動保處也提醒,任由陸龜在戶外自由行動仍存有風險,例如體溫過高、脫水、走失等情況,因此飼主必須全程陪同與觀察,切勿掉以輕心。
🌳 遇見野生龜勿打擾 遵守「三不原則」保生態
台灣原生龜類包括食蛇龜、柴棺龜、斑龜及中華鱉等,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。動保處呼籲民眾,若在野外發現野生龜類,應秉持「不餵食、不干擾、不接觸」的三不原則,避免影響其自然生活環境與族群穩定。
⚠️ 棄養最高罰15萬 請勿讓責任變成遺憾
若民眾因個人因素無法繼續飼養寵物,應主動聯繫相關單位協助處理,切勿私自棄養。根據《動物保護法》第5條第3項規定,棄養動物屬違法行為,可依第29條處以3萬元至15萬元罰鍰。
📘 新北首創飼養指引 民眾可上網查閱
新北市已率先全國推出「鳥、兔、蛇、龜、鼠基礎飼養指引」,內容詳列各類動物在飼養前應注意的環境配置、飲食、照護與健康管理等項目。該指引可供新手飼主參考,避免因資訊不足導致錯誤飼養與棄養情況。
🔗飼養指引網址:https://reurl.cc/VYQoE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