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柏傳媒|The BO Media

非核家園上路 空氣變毒氣?PM2.5傷肺風險升高 專家示警:戶外活動要慎選時段!

發布日期 : 2025-05-19

圖片來源:AI生成。

隨著核三廠2號機於5月18日凌晨正式停機,台灣邁入「非核家園」的新紀元。但就在此日,台中火力電廠發電量激增至4500MW,比停機前夕暴增五成,全國火力發電占比也一度逼近92%,引發在野立委批評「台灣人是用肺在發電」。火力全開背後,帶來的不只是供電問題,更是一場隱形的空污危機——PM2.5濃度升高,讓民眾健康面臨實質威脅。
 


💨什麼是PM2.5?看懂它的「微型殺傷力」

PM2.5,指的是粒徑小於2.5微米的懸浮微粒,肉眼看不見,卻能深入肺泡甚至進入血液。它來自於汽機車廢氣、工廠排放、火力發電與境外傳輸,與肺癌、氣喘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風險有高度相關性。

根據《柳葉刀》醫學期刊,多年暴露於PM2.5濃度高於世界衛生組織(WHO)建議標準的空氣中,將增加27%心臟病死亡率、15%中風風險。更可怕的是,PM2.5對孩童與老年人健康影響特別明顯,免疫力較弱族群尤需注意。
 


🌆火力發電飆高 空污無法「下班」:夜晚成為高風險時段

根據台中市政府指出,尤其晚上太陽下山、光電歸零後,火力成了唯一支撐電力來源,也意味著夜間排放PM2.5的風險更高。台中市長盧秀燕痛批:「空污改善恐前功盡棄!」

PM2.5的特性是容易累積在空氣中、擴散慢。當高溫無風、氣壓低迷時,污染物更容易滯留地面,造成空氣品質指數(AQI)惡化,導致民眾頭暈、眼睛刺痛,甚至呼吸困難。
 


🏠居家怎麼防?空氣清淨機+關窗減曝露

要減少PM2.5對健康的傷害,在居家時建議採取以下措施:

  • 使用HEPA等級空氣清淨機:選擇能過濾PM2.5的機型,並定期更換濾網。

  • 關窗防止外氣流入:尤其在AQI橘燈以上時,應避免長時間開窗。

  • 室內避免高污染行為:如燒香、抽菸、煎炸食物等,都會讓PM2.5濃度飆升。
     


🚶外出怎麼防?挑對時段、地點與口罩很重要!

若需外出,以下幾點是防PM2.5關鍵:

  • 佩戴具備N95等級防護的口罩:醫療口罩雖可阻擋飛沫,但對PM2.5的阻擋力有限。

  • 避免早晚與無風時段外出:這些時段空污濃度較高,應改選午後或微風時出門。

  • 減少在馬路邊停留時間:車流密集地區PM2.5最高,運動建議選擇人煙較少、綠樹多的地方。

  • 使用空氣品質App監測AQI與PM2.5指數:如環保署「環境即時通」,可即時查詢所在地空氣品質,做出出門與否的判斷。
     


⚠️小心!PM2.5不只在冬天才可怕 夏季高溫也會觸發危機

傳統觀念認為冬天是空污高峰期,但專家提醒,高溫+火力發電+無風也是PM2.5聚集的最佳條件。特別是進入5月後,台灣多區高溫破36度,在日照充足、無風的情況下,污染物容易「悶住」,讓PM2.5濃度異常攀升。
 


結語:能源轉型的代價不應是民眾的肺

非核家園政策邁入新階段,能源調度的選擇不該讓民眾健康來埋單。若火力發電長期主導供電結構,政府勢必要提出更積極的空污監控與補償機制,同時加速綠能布局。否則「用肺發電」這句批評,恐怕會成為無數家庭的沉痛事實。

最新快訊
最新新聞

最新新聞

更多新聞

更多新聞
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