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柏傳媒|The BO Media

Facebook

上完廁所別急著沖!觀察便便健康狀況,掌握腸道訊號

發布日期 : 2024-10-19

圖片取自Photo-ac。

排便是身體的重要健康指標之一,上完廁所前先觀察便便的狀況,能幫助我們了解身體內的警訊。如果發現排便偏黏,或是便便常常黏在馬桶上,這可能與日常飲食有關,尤其是食物攝取量過多時。

 

訊號1:長期宿便,水分不足是主因

長期宿便往往是腸道發出的警訊,即使攝取了足夠的膳食纖維,仍可能因為水分補充不足而導致排便不順。人體每天所需的水分量,與體重息息相關,一般來說,每公斤體重需要35c.c.的水分。舉例來說,50公斤的人應該每天補充至少1750c.c.的水,才能達到基本需求。如果攝取了大量纖維卻不喝足夠的水,便秘的情況依然會發生。

應對方法:

  1. 多補充水分,幫助腸道保持水分充足。
  2. 可以吃一些含有水溶性纖維的蔬菜,如絲瓜、冬瓜、木耳、胡蘿蔔等。
  3. 減少肉類的攝取,並適量增加水果,因為大部分水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,但需注意每日攝取不宜超過2碗,避免糖分過量。

此外,對於容易因吃筍子或牛蒡便秘的人,可能腸道較為彎曲,需要將食物切細並充分烹調,讓它們更容易消化,避免加重便秘問題。

 

訊號2:便便偏黏,動物性蛋白質過量

如果發現排便有殘便感,或者便便黏附馬桶不易沖掉,這通常表示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量。肉類食物過多會使排便不順暢,進而造成腸道的負擔。

應對方法:

  1. 增加粗纖維蔬菜的攝取,如葉菜類、花椰菜和高麗菜等。這些蔬菜富含非水溶性纖維,能幫助便便恢復正常。
  2. 減少肉類攝取,並補充足量的水分。
  3. 主食選擇上可以改為全穀類根莖類,例如糙米或五穀米。這類食物纖維含量豐富,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。白米飯中幾乎沒有纖維質,因此可以在飯中加入薏仁、紅豆等來提升纖維含量,改善排便狀況。

透過觀察每天的排便情況,適時調整飲食,你就能輕鬆掌握腸道健康,讓排便更順暢!

最新快訊
最新新聞

最新新聞

大家都在看

大家都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