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柏傳媒|The BO Media

手痛很可能是「媽媽手」!長期使用手機、電腦也可能中招

發布日期 : 2025-02-04

圖片取自pixabay。

許多人以為「媽媽手」(狹窄性肌腱滑膜炎) 只會發生在抱小孩的媽媽身上,但其實,長時間使用手機、滑鼠、鍵盤的人,也都是高危族群! 如果你發現大拇指和手腕疼痛、無法使力,甚至影響日常生活,當心已經悄悄罹患「媽媽手」!
 

什麼是媽媽手?為何不是只有媽媽會得?

「媽媽手」學名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,主要發生在拇指與手腕交界處的肌腱。由於媽媽在抱嬰兒時,手腕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,加上反覆用力,使得肌腱發炎腫脹,導致疼痛與活動受限。

但近年來,這種病症已不再只是新手媽媽的專利,現代人長時間使用手機、滑鼠、打字,手腕持續處於單一姿勢或反覆出力,也容易造成肌腱發炎,甚至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。
 

這些症狀要小心!可能已經罹患媽媽手

如果你有以下症狀,就可能是「媽媽手」上身: ✔️ 拇指與手腕交界處疼痛,甚至輕微活動就會不適
✔️ 握拳或轉動手腕時疼痛加劇
✔️ 手腕僵硬、活動受限,影響日常使用
✔️ 拇指無法用力,甚至出現無力感

一旦出現這些症狀,千萬不要忽視,否則病情惡化後,可能會影響工作與生活品質。
 

如何預防與緩解媽媽手?這些方法幫助你!

1️⃣ 避免過度使用拇指
👉 減少長時間滑手機、用滑鼠,必要時可用語音輸入或改用觸控筆。

2️⃣ 改變握持姿勢,減少手腕壓力
👉 抱嬰兒時可用支撐枕輔助,打字時保持手腕放鬆,減少長時間施力。

3️⃣ 冰敷+按摩,舒緩發炎
👉 疼痛初期可冰敷10~15分鐘幫助消腫,後續再搭配輕柔按摩放鬆肌肉。

4️⃣ 伸展與鍛鍊手部肌肉
👉 拇指伸展運動:用另一隻手輕輕將拇指往外拉,維持 15 秒,重複數次。
👉 握力訓練:使用壓力球或毛巾,輕握 5 秒後放鬆,有助於增加肌肉耐力。

5️⃣ 嚴重者應就醫,避免惡化
👉 若疼痛持續數週未改善,或已影響日常生活,應諮詢醫師,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,如復健、藥物或局部注射等。
 

結語:別讓媽媽手影響你的生活!

現代人幾乎離不開手機與電腦,但長時間固定姿勢、不斷用力,真的可能讓「媽媽手」找上門!不論是上班族、學生,甚至是家庭主婦,都應該養成良好使用習慣,適時放鬆雙手,避免長期勞損,才能維持健康的生活品質!

更多新聞